找到相关内容1880篇,用时4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见相别种辨

    种,则彼五相应有五种,多种现行而成,一识淆乱法相便成大失。刹那意识,十八界,亲缘相,亦唯是一。不尔,意缘龟毛,应无相分,应非有为心心法。且一相分似五分相,尚许说为实是一分。一自体分,似二分现,云...名见分,似“相”,说名相分。二分平等,融合无间,犹如光明,状貌种种,就其明性,假说能明,就其状貌,假说明,二定不离,体惟是一。然“无明”状,实有如声。 (暗亦是明,如楞严说。明谓明性,实即眼识。...

    景昌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70342686.html
  • 六门教授习定论

    、作意,前二有待于外,后一则在于内)。又四门中标举住义(即本依义),此谓直心专注。如有究竟意乐者,既得内外圆满,又必直心趣一,然后乃成定因也。复次,通途对于定之次第时有疑难,据教,止观皆属于定,...解释此门有十六烦,略举七义。初出名目。颂曰:   、及自体、差别、并作意、心乱、住资粮、修定出离果。   云七义者:一,说心住处,即上文所谓境也。定之加行,不能缺境,有境面後有住,纵属无...

    吕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82666674.html
  • 烦恼具有极大过患之理

    第四过患者。谓烦恼才生,先能令心杂染。 烦恼才生起就会蒙蔽自心,如同戴上墨镜后,就不能客观地看待缘境。 倒取。 心被烦恼蒙蔽之后,随即就会颠倒执取缘境,对无常、苦...这样才能对烦恼倒取的过患,生起真正的定解。 坚固随眠。 生起烦恼时,会坚固烦恼种子,即令自相续中烦恼粗重的种子进一步转成上品,难以破坏。 也就是烦恼生起一次,就会加强习气势力一次,数数起就会...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烦恼|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1/16233319030.html
  • 护心亭初集之谁之能得识何了何名觉(下)

    有觉。所以,如果于世间上根本没有的东西而有觉的产生,这个觉应是以狂乱为性的。不论是哪一个部派,都以佛陀所说的为准,众贤说,这句话是佛陀说的,在可以使心生起的一切中不可能说还有些是连佛陀都不能以之为的法吧,佛陀说不存在的不能成为我们的,所以以“非有”为的觉是完全不可能的。在《中阿含》里,佛陀说过“前际不可知”(pubbako i na pa???yati) 。这是因为,佛教认为世界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75166035.html
  • 瑜伽唯识学心意识之探究(五)

    说识,唯识现故。……此中无有少法能见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66]  就是此中“我所说识,唯识现故”之“识”,唯识学者们对此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摄大乘论》在解释“唯识...,名繁不述,今于此中总说识称。”[68]   今日有唯识学家即说此中之“识”,是指阿赖耶识,认为识的诸法,都有赖耶变现的影像,并认为“唯识”一名首出于此经。笔者认为,上面诸说皆有含混之出,是受到...

    张化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0944129.html
  • 瑜伽师地论导读

    》等,都以“五门禅”(五停心观)为主。而大乘瑜伽师更发展成“四种缘境事”。如《瑜伽师地论》卷二十六所说:  “云何?谓有四种缘境事。何等为四?一者遍满  境事;二者净行缘境事;三者善巧...苾刍勤修观行,  是瑜伽师,能于安住其心。或乐净行(缘境事)、或  乐善巧(缘境事)、或乐令心解脱诸漏(即净惑缘境事  )。于相称(配合根机)安住其心……”(10)  由此看来,传说中佛为...

    惠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3747358.html
  • 通往觉悟的基石

    过程中的路径差异:或走向更深层的内在宁静,直到定的最高峰—禅那;或可能一举揭去幻象的面纱,获得穿透性的观智。 为了达到禅定,「念」的首要任务是将心集中在上,不让它漂移。「念」要负起守护心的责任,确保心不离开而迷失在胡乱、漫无目的的妄想中。「念」也要看管心中生起的种种「心」,拦截隐藏于层层伪装后的盖障,并在它们造成伤害前加以驱逐。反之,为了达到观智与智能的体现,则须以更不一样的方式修习正念...

    菩提長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84654763.html
  • 瑜伽禅观

    ,定中影像与现实状况不符的经验,使他们容易产生“唯识无境”的想法。  西元四世纪,罽宾的瑜伽师,紧随经部譬喻师而独立发展。他们本著瑜伽师的修证,综合说一切有与经部的理论,应时机而直通大乘。印顺导师...,但原理却是一样的:先以有助于“对治惑障”或“顺向正理”的目标为,当修观过程中,缘境分明现前时,可以对治个人特别深重的烦恼(如欲贪等),最好是进而观照缘境的无常、无我,透视其境相非实,以进一步...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3157493.html
  • 格鲁派中观宗关于“安立业果”问题

    互依,就不是从单独存在的“自性”而有;四、有“诠表”义,即指世间名言,它能诠表诸法性相故,此处“名言”二字通指能诠、诠、能知、所知别等一切有体相的法而言,不仅是指能的“名言心”而已。所以世俗谛亦称...一切法上安立,且都是有的。  要之,此宗许名言量的境是世俗谛的定义。虚妄法、尽有性、不了义和名言谛等是世俗谛的异名。  次谈世俗谛的体性。  色心等法都有胜义谛和世俗谛二种体性:即见真实义智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44659431.html
  • 格鲁派中观宗二谛略义

    互依,就不是从单独存在的“自性”而有;四、有“诠表”义,即指世间名言,它能诠表诸法性相故,此处“名言”二字通指能诠、诠、能知、所知别等一切有体相的法而言,不仅是指能的“名言心”而已。所以世俗谛亦称...一切法上安立,且都是有的。  要之,此宗许名言量的境是世俗谛的定义。虚妄法、尽有性、不了义和名言谛等是世俗谛的异名。  次谈世俗谛的体性。  色心等法都有胜义谛和世俗谛二种体性:即见真实义智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44859433.html